湖南益阳跨资水中下流,处沅水、澧水尾闾,环洞庭湖西南。以前,本地品种繁多的野生水产品不仅赡养了7万多渔民,也是庶民餐桌上的“常客”。“禁渔令”实施后,本地渔民陆续退捕。
“禁渔”以后,本地渔业开展环境怎样?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怎样来弥补?
“领导,有野生鱼吗?”
“没有,早就不卖了!”
不久前,记者走访湖南益阳多个农贸市场,发现本地水产品交易有了明显变更:以往店铺招牌上夺目的“野生”二字曾经难觅踪迹,以前卖野生鱼的活动摊点也曾经非常长时间没有出现……
禁捕前野生鱼数量逐年削减,养殖业也一度低迷
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渔业队专业渔民刘宏兵今年50多岁,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南洞庭湖捕鱼。成年后,他领有自己的渔船,连续着祖辈的生产生活方式。甚么时候鱼多、哪些区域漫衍着哪些鱼,他洞若观火。
“10年前,洞庭湖的落水期是渔民的丰登季。7、8、9月鱼至多,忙起来三天三夜没得休息。”刘宏兵说,以前,野生鱼从来不愁销路,捕鱼归来,渔船一靠岸,立马就有人来询价收鱼,“至多的时候,一天能挣1万多元”。
而近10年,他明显感到捕鱼越来越吃力了。“你也捕,我也捞,湖里的鱼一年比一幼年。”刘宏兵说,“为了多捕鱼,渔网越织越密,网眼越来越小,大鱼小鱼一扫而空,就连手指头长的鱼苗也不放过。”鱼越捕越少,渔民越捕越穷……2015年关,刘宏兵算了笔账,捕鱼收入不到10万元,刨去渔船维修、柴油、添置渔具等老本,昔时他们家的纯收入只有4万元,比2010幼年了四五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