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国家“福利”
  你们知道吗?水产商品是世界贸易里的一个大头,而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占到了全世界水产养殖行业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这个数据能说明的问题很多:中国三农的久远历史、水产养殖的强大可持续发展规模、中国为全球水产养殖做出的巨大贡献等,当然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管理的亟待整改。
  水产养殖不可避免会造成污染物排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5月上旬,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地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并发布,在5月31日前,向各方集体和个人征集有关方面的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家将要全面给出新的方式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养殖提出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对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的排放和控制将提出重点管控的要求和内容。
  据了解,国家不会一味强抓和死控规定的细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会给各地方部门留出空间,应对不同的状况时地方部门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可行有效、适宜使用的具体规定,包括但不限于适用范围、分类管控、分区分级控制和污染控制项目选择等。
  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根据《2020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中国的养殖水域主要是池塘、水库和稻田,它们分别占比中部淡水养殖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二、百分之六和百分之十五;在这些养殖水域里,养殖模式包括单养、混养、套养、立体养殖和生态养殖等等。
  水产养殖的水污染物主要来源是水产的排污物、饲料和渔药的残留、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渔业水域来水等。相关研究人员的调查中表现出,现目前的水产养殖场地中,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场地会对水体和污水排放表现出比较重视的态度,很多小微养殖场和散户则根本没有形成控制和管理水体污染的意识。
  亟待整改的方方面面
  兴旺兽药
  根据征求意见稿可以了解到,国家将会根据各地水环境的质量改善要求,结合水产养殖的品种、密度和规模等进行分类管控,根据不同的养殖类型(海水养殖、半咸水养殖、淡水养殖;封闭式养殖、半封闭式养殖、开放式养殖等)来确定采用的尾水排放浓度的限制和管控措施;地方管理部门可以采用“禁、限、转、治”的方式分类推进地方水产养殖的污染管控治理。
  除此以外,征求意见稿还提到,地方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水环境的质量要求来对水产的养殖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考虑到各地技术水平、经济成本和特点特色等多种因素的差异,地方管理部门对水产养殖的规模、面积、模式以及投入品种类和投入量、排泄物控制和养殖模式等可以进行不同的要求,也可以提出养殖品种、方式、面积、密度、分布等方面因地制宜的相关规定。
  谋幸福立新规,水产养殖更到位
  所有的意见都将征集完毕,相信新的政策标准也将很快落实下来。编制组则表示,新标出台以后各地方都应当加大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推动行业污染防治水平的提升,可采用以典型带动全行业进步的方式,评估推出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先进示范并做行业推广。
  对于水产养殖的朋友们来说,新标的制定和实施无异于是国家在发放“福利”。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帮助养殖户进行策划和整改,出台经济激励政策和典型表彰推广的做法也是实实在在替老百姓谋福利的措施,在正确的方针办法领导之下,提升养殖标准带来的只会是更高的养殖效益。

